反垄断法

-
1,
反垄断法价值论
阅读全文>>一般而言,法律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法律对于主体的社会的积极性或有效性,它是“社会价值系统中的子系统。”(注:张文显著:《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3页。 )法律价值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它们并非属于同一层次,处于同一地位,而是分处于不同层位;它们虽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和渗透,但也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从而构成一个纷繁复杂但却是有机的价值体系。就反垄断法而言,它也有一个由多种价值构成的法律价值体系??蒲鲜斗绰⒍戏ǖ募壑导捌涮逑?,对于我国反垄断法理论研究及立法、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整体效益:反垄断法的根本价值
所谓效益,指“有益的效果,它同目的相比照,指行为所产生的合目的的有益效果”,“效益,是讲结果的有效性,利益性。”(注:郭道晖:《立法的效益与效率》,《法学研究》...
-
阅读全文>>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反垄断法 域外适用 国际竞争规则
内容提要: 传统上的反垄断法都是国内法,二战以后国际卡特尔的出现使得一些国家确立了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效果原则。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发展,全球市场对效果原则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和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出现了矛盾和冲突。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呼唤着国际竞争政策的出台。
一、反垄断法域外适用效果原则的确立
长期以来,属地原则一直是国际管辖制度的核心。因为领土很容易识别,属地原则在避免管辖权冲突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直到20世纪,各国一直都是依靠属地原则来确定国际管辖权制度的。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际卡特尔运动带来了比较复杂的国际法律关系,引起了应适用哪一国法律问题的国际管辖权问题的冲突[1].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国家便在其国内竞争法中规定了域外适用原则。结果,属地原则适用范围被逐渐拓宽,以至于还包括了...
-
阅读全文>>
关键词: 反垄断法/模糊性/价值目标
内容提要: 反垄断法规则具有较强的模糊性,欠缺传统法律概念应有的逻辑严密、概括抽象的特点。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了反垄断法规则模糊性的原因:第一,多元价值目标的冲突;第二,经济学理论的分歧;第三,国家干预与个人自治的矛盾。
一、导 语
反垄断法规则的模糊性体现在反垄断法的规则术语尚未实现与日常语义的高度分离,欠缺传统法律概念应有的逻辑严密、概括抽象的特点。比如,垄断、竞争、限制竞争等概念,你很难说它是经济概念还是法律概念,抑或只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概念。[1] (P101)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明确。法理学认为法律概念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这是因为不管我们的词汇是多么详尽完善、多么具有识别力,现实中始终会有一些为严格和明确的语言分类所无能为力的细微差异与不规则的情形。即概念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往往是不精确的、过于简化的和不全面的。[2](P4...
-
阅读全文>>
「摘 要」随着经济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垄断和限制性商业行为对国际经济的消极影响愈来愈大。垄断问题的国际化需要相应国际法律规范来予以规制,由此而产生了国际反垄断法。由于国际垄断具有跨国性,而国际反垄断法是国际法性质的,它的直接规范对象是国家,因此,它只能通过协调或改变国内法和国家行为,使各国国内法趋于统一,这也决定了国际反垄断统一法产生的困难。随着国际经济自由化的进行,垄断问题变得突出,对这个问题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制,国际经济自由的进程是难以深入的。
「关键词」国际法,国际反垄断法,国家垄断
随着经济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垄断和限制性商业行为对国际经济的消极影响愈来愈大。垄断问题的国际化需要相应国际法律规范来予以规制,由此而产生了国际反垄断法。反垄断法国内立法产生的历史不长,本世纪初发端于美国,而国际反垄断法是在国际市场充分发展之后才出现的。在各国市场相互分割的情况下,国际竞争无从产生、相...
-
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初探发布日期:2009-02-20 文章来源:互联网阅读全文>>
一、反垄断法私人执行界定
反垄断法的执行可以动用公共和私人两种资源。由公共官员对反竞争行为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可以称之为公共执行(public enforcement) .例如,公共官员对违法者处以??罨蛎钗シㄕ咄V鼓骋晃シ淳赫叩奶囟ㄐ形?,公共官员甚至也可以通过发动诉讼来执行竞争法。[1]一般而言,公共执行的特点是动用了公共财政和权力资源,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除了公共官员以外,私人市场参与者在反垄断法的执行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由私人发动的反垄断法执行简称为私人执行(private enforcement ) .一般认为,私人是基于利润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来决定执行投资和努力的程度、范围和强度的, [2]其主要目的是为了?;じ鎏謇?,但有时也可以起到维护公共利益的作用。
...
-
阅读全文>>
一、美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所谓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是指当位于本国领土以外的外国企业在境外实施的行为,对本国相应市场内的竞争产生恶劣影响时,在多大程度和范围内,本国的反垄断法可以适用于该外国企业的行为的国家管辖权问题。[1]如前所述,反垄断法属于国内法,其效力仅限于一国主权范围之内。最初,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也都严格遵循属地原则要求,但随着贸易障碍的减少,国际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跨国垄断日益突出和严重,在国际反垄断立法缺位的情况下,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就成为一种较为可行选择。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规定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的国家。1945年美国铝公司案开创了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先河,确立了影响深远的“效果原则”。该案中,法国、瑞士、英国和加拿大的铝生产商在美国国外订立了一个国际卡特尔协议,分配铝的生产限额,限制美国铝的生产和出口,影...
-
阅读全文>>
对于经营者来讲,在市场上销售的话要本着诚信的原则来进行经营,避免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竞争优势,不然的话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也会造成社会秩序紊乱,那么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区别是什么?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一、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区别 1、 立法目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是反对经营者出于竞争的目的,违反市场交易中诚实信用的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攫取他人竞争优势的行为。因此,它首先?;さ氖鞘懿徽本赫形鸷Φ纳埔饩叩睦?,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追求的价值理念是公平竞争。 反垄断法则是从维护市场的竞争性出发,目的是保证市场上有足够的竞争者,以便使交易对手和消费者在市场上有选择商品的权利。
根据反垄断法的理论,只有当市场上出现了垄断或者垄断趋势的时候,政府方可干预市场,干预的目的是降低市场集中度,调整...
-
根据经济学原理,市场的运行是受价格规律所支配的。即当某一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同时,市场外的资本,为了追求高利润,会争相地涌入该市场。随着资金的涌入,商品的供求开始变化,由原先的供不应求向供求平衡乃至到供过于求方向运动。当某一商品处在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开始下降,此时,消费者就能享受到价廉物美的实惠,由于商品的价格低于商品的价值,逐利的资本又慢慢地从该市场中退出,市场逐步恢复至社会平均利润之水平。正是因为市场受到价格规律的制约,消费者才能买到物有所值的商品,不付冤枉钱的意愿才有了保障。因此,可以说市场竞争的最大受惠者是消费者。然而作为价格规律,它起作用是有条件的,这条件就是市场中的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在小农经济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原因,市场的参与者是不具有支配市场的能力的。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市场参与者具有了小农经济时代无法想象的改造自然和改造...阅读全文>>
-
阅读全文>>
8月1日,中国《反垄断法》正式实施,随着它的出台将对国内各个行业的现有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反垄断法》在国际上素有“经济宪法”之称,而中国《反垄断法》的出台似乎对IT业影响更大。一时间国际IT巨头和国内众多企业都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那么,《反垄断法》究竟会给IT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国际巨头研读反垄断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企业面对中国《反垄断法》出台最主要担心的是,会否对那些占有极高市场份额的公司形成严格约束,如此一来微软和英特尔可能成为第一被告。美国某律师事务所的帕特先生曾负责美国反托拉斯执法,他表示:“在中国通过《反垄断法》之前,中国媒体强烈表示中国需要一部《反垄断法》来对抗外国企业的垄断行为?!蔽⑷淼仍谥泄哂屑呤谐》荻畹钠笠到赡苊媪偾恐菩砜芍?。 微软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微软十分重视中国《反垄断法》的出台。该负责人认为微软与...
-
中国宪法法律法规,宪法对中国宪法的影响你好,建议查看宪法
-
反垄断法的立法缺陷,我国目前行政法的理论渊源是否存在缺陷(1)没有完整、统一法典;(2)表现形式多样;(3)行政法规范数量多、内容广泛; (4)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易变性;(5)程序性规范与实体性规范共存。
-
教师法属于劳动法,老师占课属于教师法中哪一条是的,在试用期后一个月,单位还没有给你签订正式合同,你是可以在第二个月开始要求单位给你发双倍工资的,现在是什么情况你说明我帮你分析,看看怎么维护你的利益
-
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政策的区别是:1、立法目的;2、规制对象,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是关注市场上企业间的相互竞争行为,目的是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反垄断法关注的则是竞争者之间的协调行为,目的是防止市场上形成排除竞争或者严重限制竞争的局面
-
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不同的立法目的,此外它们二者也有着不同的执法程序和执法机关
-
反垄断法的垄断行为包括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一)垄断协议;(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四)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